詞作手稿

年份 歌曲名稱 作曲家 類別
年代
類別
鄭國江詞作手稿

《鄭國江詞作手稿特藏》收藏鄭國江於1974至2016年期間寫的歌詞手稿正本或影印本的數碼影像。這特藏目的是將鄭國江的歌詞及修訂本公開作學術及研究用途,透過這些原始資料,研究人員可從流行曲歌詞及其修改版本,研究香港社會的轉變。

鄭國江的作品風格廣闊,特藏中最早的作品是寫於1974年的《一串淚珠》,由劉鳳屏主唱。此歌是鄭國江第一首公開收錄在唱片的作品,當時仍未實行版稅制,「賣斷價」是一百元整。

70及80年代是流行曲粵語入詞的最輝煌的時代。[1] 著名填詞人鄭國江作詞超過2,000首,除流行歌外,他也寫了無數勵志歌曲,歌詞溫柔敦厚,被稱為「勵志詞人」,例如他寫於1985年的《信》(電視劇《阿信的故事》主題曲),「命運是對手,永不低頭」,至今歌詞仍耳熟能詳。政府部門及團體機構也經常邀請鄭國江寫宣傳歌及活動主題曲,當中為禁毒處寫的遠離毒品系列,最為人熟悉,包括陳秋霞《珍惜好年華》1981、陳潔靈《為了明天》1982 、羅文《美滿前途全力創》(1982) 、《武裝我們的心》(1985)及張德蘭《一切為愛》(1985);「誰願意,步向康莊,誰亦要,走走看看」是1981年為「國際傷殘年」寫的主題曲《一點燭光》,他的歌默默地為香港社會過去40多年的變遷刻下印記。

兒歌方面,鄭國江在1977年為電視劇《小時候》寫主題曲,在收藏的兩個版本當中,首版的「有樂有苦,亦有担憂,磨練我接受;萬里高飛,願似海鷗,欣賞天地秀」,歌詞勵志,但沒出版。修改後的「好動腦筋,活潑天真,凡事好發問;踢波跑步,打躚鞦,不知天高地厚」,點出了兒童好玩常發問的特點,更為廣東話兒歌創先河。這首42年前的作品,很多70後仍會哼兩句,絕對經得起時間考驗。

林子祥是跟鄭國江合作最多的歌手之一, 其中80多首歌皆出自他的手筆。1982年林子祥《在水中央》,初稿原是《小小村莊》。鄭國江在《詞畫人生》一書提及:「我原本已寫成了《小小村莊》,但黃昏的夕陽照在對面的情侶的面上,讓我想起一句古詩「夕陽穿樹補花紅」,於是成了「斜陽又似胭脂染在面龐上」一句,由這一句發展成情侶在湖上泛舟的故事,襯起阿Lam很東方色彩的旋律,成就了《在水中央》這首情歌」。[2]

近年,鄭國江為不同團體寫歌,其中容祖兒《百年》是2005年為一個關於百年中國的片集而寫。原曲是美國歌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(1868年出版),[3] John Pond Ordway 在1851年創作。後來犬童球溪在1904年填上日本歌詞《旅愁》,在日本開始流行,傳唱不衰。李叔同(弘一大師)在1905-1910年留學日本時接觸這首改編歌,深受感動。回國後於1915年,譜上了「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」《送別》一歌,成為一首不朽的經典歌曲。原曲三個不同版本各具經典,但都是描述在戰爭,旅行及送別思故鄉及家人之意。 鄭國江所填的《百年》回顧中國近百年的發展,共收藏四個版本,也是最多版本的歌。「禍刼去,力求上進,今天當勝從前」容祖兒《百年》,他說: 「這首歌的確寫得很辛苦,我很擔心寫錯任何一字一句都會招來很大的批評」。[4]

 

[1] 簡嘉明. (2012). 逝去的樂言 : 七十年代以方言入詞的香港粤語流行曲研究. (初版.). 香港: 匯智出版有限公司.

[2] 鄭國江. (2013). 鄭國江詞畫人生 (第1版.). 香港: 三聯書店 (香港) 有限公司.  頁141-144.

[3] Dreaming of Home & Mother. Song and Chorus. (1868). The Lester S. Levy Sheet Music Collection, John Hopkins University.

[4] 馮應謙. (2009). 歌潮・汐韻 : 香港粤語流行曲的發展 (初版. 次文化普及文化叢書). 香港: 次文化有限公司. 頁280-304.

2019.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