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賞析

1970年代,香港經濟及社會發展快速,政府積極加強香港各方面的民生建設,其中兒童福利及社會地位開始受到重視。兒童享有九年免費教育,學習各類知識;另外,他們的玩樂方式更是五花八門:除遊樂場、玩具、公仔書以外,兒童電視節目和兒歌既代表了當年代的兒童生活,也是今天「70後」的集體回憶。

鄭國江的兒歌詞作產量豐盛,因為他是小學教師,偏好創作兒歌及將教育元素放在兒歌之內。因緣際會,鄭國江自1971年參與電視台工作,首先在婦女節目教做手工,之後幫忙策劃兒童節目《星期六樂園》,並向編導建議在節目中加插兒歌,自薦創作及排演兒歌。[1] 兒童電視節目讓鄭國江實踐其兒歌創作及演唱,更為鄭國江開拓不少填詞的工作機會,例如為《歡樂今宵》撰寫多輯廣東話音樂劇、為麗風唱片等唱片公司撰寫兒歌歌詞。

鄭國江的兒歌創作始於70年代的兒童電視節目。最初,電視台只為滿足牌照要求而製作兒童節目,但1976年開播的《跳飛機》卻很成功,促成了日後一系列的兒童電視節目,包括80年代的《430穿梭機》和《香蕉船》、90年代的《閃電傳真機》和《柏林週記》、還有千禧年代的《放學ICU》。 [2] 《跳飛機》廣受歡迎,演出的辛尼哥哥(黃汝燊)和一班小朋友也一舉成名,除了是因為它是當年少數的兒童電視節目之外,也是因為節目中加插了很多兒歌,讓兒童觀眾都能琅琅上口,掀起了兒歌熱潮。[3]

1977-1979年間,電視台為了宣傳《跳飛機》這個兒童節目,將節目的兒歌製作成三盒錄音帶和歌書,分別名為《跳飛機歌仔第一集》(1977)、《跳飛機歌仔第二集》(1978)和《跳飛機歌仔第三集》(1979),於利舞臺戲院免費派予觀眾。三盒錄音帶和歌書都是由節目《跳飛機》全體小朋友及辛尼哥哥合唱、辛尼哥哥編曲、鄭國江填詞、顧嘉煇指揮的樂團伴奏。在節目中演唱的歌曲、也就是在錄音帶和歌書出版的歌曲,其內容主題皆來自幼兒園的教材,可分為生活習慣、節日及季節、遊戲及故事、道德倫理四大類別,舉例如下:

  • (一) 生活習慣:〈清潔歌〉、〈刷牙歌〉、〈一角錢〉等等;
  • (二) 節日及季節:〈新年歌曲〉、〈聖誕老人來了〉、〈四季歌〉等等;
  • (三) 遊戲及故事:〈紅尾巴與小方頭〉、〈小綿羊上山坡〉等等;及
  • (四) 道德倫理: 〈你我他〉、〈如何才是好醫生〉、〈願〉等等。

鄭國江的兒歌淺白易明,因為他認為,兒歌歌詞應該是由小朋友的出發點去寫,對象也有幼兒和兒童之分,歌詞內容也因而會有所不同。部份鄭國江的作品仍然適用於現今的兒童教育、或反映社會情況。例子有如〈讓我休息一天〉講述小孩的功課及課外活動多得不得了,所以懇求媽媽讓她休息一天,跟父母到公園玩耍:「點解媽媽不准今日休息一天,打打鞦韆睇睇雀仔,草坡真真柔軟;吸一口新鮮空氣我會變得壯健,不必天天都要嗰幾粒補丸……」[4] 另外,〈七歲了〉講述小孩到了乳齒脫落的年紀,說話時「雪雪」聲,就很害羞,整天掩著咀巴:「左照照,右照照,嘴巴張開了,有眼睛,冇門牙,唔敢開口笑。」歌曲鼓勵孩子要有自信,並解釋這是正常現象:「有笑聲,有笑容,冇牙齒不緊要……舊日乳齒責任完,應該休息了。」[5]

鄭國江也曾為多套本地卡通片撰寫粵語主題曲,包括〈IQ博士〉(1983)、〈叮噹〉(198?)、〈千年女王〉(1983)、〈傳說〉(1983,《千年女王》插曲、〈天界小神仙〉(1988)、〈反斗三寶〉(1989)、〈日日要開心 - 大食懶加菲貓〉 (1990)、〈足球小將〉(1984、2001)、〈藍精靈〉(198?)、〈忍者小靈精〉(1983)、〈Q太郎〉(1986)等等。這些作品都是根據外國(主要是日本)卡通片的原版主題曲音樂,重新填上廣東歌詞。因為當年還未有版權限制,鄭國江也會將外國民謠改編成廣東話兒歌,例如有改編自〈Oh! Susanna〉的〈齊齊望過去〉;改編自〈快樂頌〉的〈雨〉;和改編自〈BINGO〉的〈完全明白了〉。

除了兒歌之外,鄭國江曾撰寫多部兒童粵劇,包括《司馬光撞爆缸》、《木蘭從軍》、《胡地蠻歌》、《代代扭紋柴》、《少年楊家將》等等。鄭國江從小便對粵劇、粵曲情有獨鍾,但他一出道便為粵語流行曲和兒歌填詞,至2000年代才有機會創作粵劇,並將劇本放上舞台讓兒童演出。[6] 鄭國江覺得,一些經典的粵劇折子戲如〈香夭〉和〈唐伯虎戲秋香〉,其內容都不適合兒童去欣賞學習,故希望親自創作粵劇,以配合他們的年紀、認知和語文程度。鄭國江成功將《司馬光撞爆缸》(200?)搬上舞台,與Harry哥哥合作,以互動形式演出。經歷過粵劇創作和籌備演出以後,鄭國江明白到學習粵劇至少要幾年的基本功訓練,加上學習的人不多,製作兒童粵劇表演相當困難,所以有些劇本創作了以後,便沒有放到舞台演出。

註釋
  • [1] 根據香港工商日報的一則小讀者投搞,無線電視的《星期六樂園》啟發兒童智慧;與麗的電視同類型的《兒童世界》相比之下,前者「好」很多(「星期六樂園是益智節目」,香港工商日報第9頁,1974年3月1日)。
  • [2]《跳飛機》的內容包括知識分享、說故事、卡通片播放、玩遊戲、戲劇及魔術表演(「跳飛機談垃圾處理過程、烏龜有殼原因」,華僑日報第7張第2頁,1980年10月6日)。
  • [3]《跳飛機》意念來自《芝麻街》,由鄭國江策劃。節目中的兩隻海綿布偶,麵包頭和爺爺,都是由鄭國江親手製作。在劇集中,麵包頭和爺爺分別由鄭國江和辛尼哥哥扮演(《詞畫人生》,鄭國江著,2013年,頁175-176)。
  • [4]〈讓我休息一天〉(1979) 由路家敏主唱、松任谷正隆作曲、鄭國江填詞。
  • [5]〈七歲了〉(1979) 由路家敏主唱、鍾肇峯作曲、鄭國江填詞。
  • [6] 有關鄭國江與粵劇的淵源,可閱讀文章「我是從大戲中走過來的」《詞畫人生》,鄭國江著,2013年,頁169-172)。

80年代,粵語流行曲大行其道,市場上情歌的數量最多,但也有其他題材的流行曲。當時香港經濟發展蓬勃,人們對社會樂觀積極且充滿希望。政府部門和社會機構紛紛推出周年主題曲或社會運動歌曲,以流行曲方式演繹,配上勵志歌詞,鼓勵市民積極向上、堅定意志。

鄭國江的勵志歌詞題材廣泛,大部份作品應本地政府部門及社會機構邀約而創作。[1] 從出道至近年,鄭國江跟政府和社會機構緊密合作,為不少宣傳歌曲填詞,其中有政府清潔運動歌曲〈步步是美景〉、區議會區節歌〈黃大仙區節歌〉;消防處主題曲〈大無畏〉;禁毒處的禁毒歌〈珍惜好年華〉、〈為了明天〉、〈美滿前途全力創〉、〈一切為愛〉;廉政公署主題曲〈豐盛人生〉;香港童軍總會75周年大露營主題曲〈邁進〉等等。[2] 這些歌詞皆鼓勵聽眾以正面、真誠的態度,去開創美好的將來。

鄭國江的禁毒歌主題始於罌粟花。罌粟花是提煉鴉片的主要原料,早於1945年,買賣和吸食鴉片己屬違法;1970年代末,鴉片大致經已絕跡。鄭先生兩度以罌粟花為歌名,強調此毒品艷麗的外表,卻隱藏著險惡的毒性。兩首曲分別由鄭錦昌(1977)及陳秋霞(1979)演唱,而後者更為禁毒處所採用。除了〈罌粟花〉一曲中有「大麻」一詞外,鄭國江的禁毒歌少有提及其他的毒品名稱,而歌詞也未見勸戒別人不要吸毒等字句。因為鄭先生覺得,凡是這類題材的歌曲,應該用軟性一點的方法,避免口號或標語性的字句,婉轉地鼓勵聽眾正面積極做人,遠離毒品。[3] 例如〈一切為愛〉的副歌歌詞甚至像情歌(曲詞中「情人若想愛願敢愛」、「求捨棄全捨棄,願一切為愛」等字句),而其餘歌詞則鼓勵聽眾開展新的人生(如「美麗人生,向前展開」、「趁青春,前進劃時代」)或暗示應脫離毒品(如「舊事像惡夢早已應拋開」、「步步是誘惑可決心躱開」)。[4]

鄭國江也曾受邀為社會事件撰寫歌詞,其中包括移民潮、沙士疫潮、賑災籌款等等。2004年南亞海嘯、1986國際和平年,鄭國江都有參與有關運動,為〈愛(四海一心)〉和〈和平之歌〉填詞。1997年,香港電台為鼓勵留港建港,發動「香港心連心」大行動,推出同名唱片,其中包括主題曲〈凝聚每分光〉。[5]〈凝聚每分光〉共有兩個版本,皆由鮑比達作曲、鄭國江填詞,內容都是呼籲將力量凝聚在香港,以重振社會的安定繁榮。〈凝聚每分光〉的兩個版本分別由香港電台合唱團和多位本地歌手(包括許冠傑、林子祥、梅艷芳、譚詠麟、羅文、徐小鳳及葉倩文)合唱。[6]

2013年,沙士疫症爆發,由一群社會人士自發展開「心連心全城抗炎大行動」,呼籲全民團結,做好防疫工作,共同渡過難關。「心連心全城抗炎大行動」主題曲是〈香港心〉,由八大唱片公司的幾十位歌手合唱,陣容龐大,另加上本地六大電子傳媒齊心響應,播放率很高。[7] 因為鄭國江用了〈We Shall Overcome〉的兩句歌詞,即「we shall Overcome, we shall overcome; 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」,所以,有關此曲的詞作演出版稅由美國的We Shall Overcome Fund收取,而這份歌詞只能算是填詞人的義務工作。[8] 總括來說,鄭國江就社會事件撰寫歌詞,內容包含鼓勵、給予希望等字句,卻少有直接提及該事件。

除了周年主題曲和社會運動的歌曲,鄭國江撰寫的兒歌、電視劇主題曲歌詞,都有勵志意思,例如兒歌〈自己跌倒自己爬〉、電視劇《阿信的故事》香港版主題曲〈信〉、電視劇《衝上雲霄II》主題曲〈衝上雲霄〉和廣播劇《飛越彩虹》主題曲〈飛越彩虹〉。[9]

註釋
  • [1]《鄭國江》一書將其勵志歌曲分為八大類:(一)創作靈感源自電視劇集或電影的故事;(二)為政府或公共機構填詞的宣傳歌;(三)社會發生大事,政府為激勵市民、振奮人心而寫的歌曲;(四)昔日好友彼此互勉、期望日後好轉及重聚的歌;(五)以一種物體作比喻,勉勵年輕人要不怕艱辛、努力向上的歌曲;(六)打不死精神的歌曲;(七)勸勉不怕挫折、屢敗屢戰、鼓起勇氣再接再厲的歌曲;及(八)鼓勵樂觀積極、放開懷抱的歌曲(《鄭國江》,涂小蝶著,2016年)。
  • [2]〈步步是美景〉(1981) 由關正傑主唱、顧嘉煇作曲;〈黃大仙區節歌〉(1986) 由鍾肇峰作曲;〈珍惜好年華〉(1980)由林敏怡作曲、陳秋霞主唱;〈為了明天〉(1982)由翁家齊作曲、陳潔靈主唱;〈美滿前途全力創〉(1983)由葉惠康作曲;羅文主唱;〈一切為愛〉(1985)由顧嘉煇作曲、張德蘭主唱;〈豐盛人生〉(1986)由黎小田作曲;〈邁進〉(1986)由于粦作曲。
  • [3] 鄭國江訪問,2019年6月19日。
  • [4]〈一切為愛〉(1985) 由顧嘉煇作曲、張德蘭主唱。
  • [5]〈錄香港心連心唱片 共四首歌五個版本〉,《華僑日報》,1990年5月8日。
  • [6] 在香港理工大學圖書館《鄭國江詞作手稿特藏》,〈凝聚每分光 (1)〉由香港電台合唱團主唱,而〈凝聚每分光 (2)〉則由多位本地歌手合唱。
  • [7]〈香港心〉由鄧建明作曲、鄭國江填詞,而本地六大電子傳媒包括亞洲電視、有線電視、商業電台、新城電台、香港電台和無綫電視。有關活動資料及參與演唱歌手名單,可見〈六大傳媒齊響應 全城抗炎心連心 - 新聞稿〉,載《鄭國江詞作手稿特藏》。
  • [8] 自1960年代,〈We Shall Overcome〉的版權費皆納入Highlande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的We Shall Overcome Fund;直至2018年,〈We Shall Overcome〉被納入公共領域(public domain) ,讓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。有關歌曲被納入公共領域,可見〈‘We Shall Overcome’ Is Put in Public Domain in a Copyright Settlement〉,載《The New York Times》,26.8.2018。
  • [9]〈自己跌倒自己爬〉(1987) 由劉家昌作曲、豆豆合唱團主唱;〈信〉(1984)由林敏怡作曲、翁倩玉主唱;〈衝上雲霄〉(2013)由林子祥作曲及主唱;〈飛越彩虹〉(1980)由鍾肇峰作曲、陳百強主唱。

電影及電視劇音樂可分為歌曲和配樂兩大類,前者可再細分為主題曲、插曲和片尾曲三類。雖然大多數電影及電視劇歌曲內容跟劇情相關,但其歌曲也可以脫離電影及電視劇而獨立地流行於樂壇,更可促成粵語流行音樂工業的發展。

為電影或電視劇主題曲撰詞的時候,填詞人通常會觀看部份劇情,再加上自己的想像和角度。由於電影大多只有兩個多小時,填詞人通常可以看完以後才寫歌詞。至於電視劇則有十多至數十集不等,填詞人沒可能看完所有集數,更不可能待編導拍完所有劇集才寫歌詞;所以,電視劇主題曲通常是「邊拍邊寫」的。鄭國江在為電視劇《衝上雲霄II》(2003) 主題曲〈衝上雲霄〉填詞之前,在收到故事大綱、分場、角色性格、劇情起伏等等之後,就馬上要按旋律、故事和主題來作詞了。[1]

無論是廣播劇、電影或電視劇的主題曲,最終選用的歌詞版本大多還需經過編導、歌手等人的決定。在一般情況下,填詞人會跟據編導提供的故事情節,創作不同題材的歌詞版本,然後讓編導選取播出版本,或根據歌手的要求稍作修改。這種情況時有發生:鄭國江為亞洲電視劇《萬家燈火》(2003)同名主題曲填詞時,撰寫了八個版本,電視台最後選用了第一個版本;電影《聖誕快樂》(1984)主題曲〈等〉由陳百強主唱,而歌手編導為歌曲錄音的時候,因為發音的問題,臨時將最尾兩字的「苦困」改成「哀困」;鄭國江曾為電視劇《儂本多情》(1984)主題曲撰詞,原以〈一串夢〉為歌名,但最後卻改為〈儂本多情〉。[2]

另外,鄭國江曾為多部恐怖電影撰寫主題曲歌詞,包括《再生人》(1981)、《殭屍先生》(1985)、《天靈靈地靈靈》(1986)等。鄭國江為《殭屍先生》插曲〈鬼新娘〉作詞,寫了「兩眼發光」之類的題材,將恐怖的電影主題以可愛的文字表達出來:「她的眼光,她的眼光,好似好似星星發光」。[3]〈鬼新娘〉不用傳統歌星,由兒童合唱團(傑兒合唱團)演唱;兒童幼嫩的歌聲成功營造出陰森的氣氛,對於推動電影《殭屍先生》大賣,可謂功不可沒,並開創了80年代殭屍片的熱潮。[4]

註釋
  • [1]《衝上雲霄II》主題曲〈衝上雲霄〉(2003年,林子祥作曲及主唱、鄭國江填詞) 播出以後,有一段時間曾被網民批評,說歌曲「老套」,不如《衝上雲霄》第一輯的主題曲〈歲月如歌〉(2003年,徐偉賢作曲、劉卓輝填詞、陳奕迅主唱)(《詞畫人生》,鄭國江著,2013年,頁71-78),爭議不斷。期後,有本地小學(英華小學)採用〈衝上雲霄〉為該年度教學目標(「航天航行」)的主題曲,足以證明歌曲深入民心,也富教育意義。
  • [2]〈萬家燈火〉(2003) 由張崇基作曲,鄭國江填詞,劉雅麗主唱;〈等〉(1984) 由陳百強作曲及主唱,鄭國江填詞;〈儂本多情〉(1984) 由黎小田作曲、鄭國江填詞、張國榮主唱。
  • [3]〈鬼新娘〉由聶安達作曲、鄭國江填詞、傑兒合唱團演唱。
  • [4]《港式西洋風:六十年代香港樂隊潮流》,李信佳著,中華書局出版,頁93。

鄭國江曾為不同宗教歌曲的填詞,包括天主教、基督教、道教和佛教。鄭國江對不同宗教持開放態度,因為他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,加上從小已跟不同信仰的朋友接觸。宗教於他來說,就是一個「天」字:「天空上面就有所有我要相信的主宰‧」[1]

鄭國江曾在天主教學校任教了三十多年,加上太太為天主教徒,每星期也會上教堂。本著這些經歷,鄭先生創作天主教歌詞更加得心應手:他曾為天主教周年撰寫〈與你同行〉,而近年更參與音樂劇《利瑪竇》[2] 的歌詞創作。

鄭國江先生與基督教的接觸,源自於小時候的一位基督徒老師。那位老師和他的爸爸都是浸信會傳道人,經常向他傳福音。這些經歷讓鄭先生對基督教有一定的認識,更在2011年開辦「聖詩填詞班」,教授怎樣將聖詩填上貼切音韻的廣東話歌詞,為聖詩重新填詞。

鄭國江先生也曾為佛教和道教歌曲撰詞。雖然佛教和道教的傳統信仰建基於唸誦經文之上,但遇上佛教和道教的特別慶典之時,有關宗教團體(如嗇色園、香港佛教聯合會、蓬瀛仙館)會推出全新創作的主題曲,例如〈大德昭四方〉[3]、〈嗇色園關心你〉[4]、〈食德慈愛〉[5]、〈一畝心田〉[6]、〈愉快笑一笑〉[7] 等等。

雖然經文大多是深奧難明,但鄭國江先生創作的宗教歌曲用詞淺白、內容取材自日常生活和個人經驗中。鄭先生的媽媽和姨婆都是拜佛和祖先的;小時候,媽媽更把鄭先生上契給觀音,而姨婆更是每天凌晨三時就起床念經。在思考怎樣創作〈一畝心田〉的時候,鄭先生忽然想到小時候家中的祖先牌匾旁邊有一對對聯,寫著「心田先祖種,福地後人耕」。鄭先生把這對對聯的意念放到創作之中,將歌詞寫成:「一畝心田,清似青蓮,種子播了,將心貢獻,善報將見」,勉勵大家虔誠、勤力的去耕種這個心田,將來就會有所收穫,也就是「種善因,得善果」。正如鄭國江先生所說:「其實我們在生活上不知不覺間吸收了很多事情,問題是,你有沒有儲起它呢?或者你會不會好好地利用出來呢?」在生活中學習,然後將所學用諸生活,讓鄭先生在創作宗教曲詞時,也能保留淺白易明、樸實直接的曲詞風格。

註釋
  • [1] 《鄭國江:香江填詞人》數碼人文計劃的的訪談實錄,2019年6月19至20。
  • [2] 音樂劇《利瑪竇》由黎允文作曲、鄭國江填詞、劉松仁創作及執導,2019年4月20至28日於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首演。
  • [3]〈大德昭四方〉(1993) 是天壇大佛開光大典主題曲,由于粦作曲、鄭國江填詞、譚詠麟主唱。
  • [4]〈嗇色園關心你〉(199?) 由黎小田作曲、鄭國江填詞。
  • [5]〈食德慈愛〉(2015) 是健康素食日主題曲,由盧冠廷先生作曲,歌曲原名是〈食素好〉。
  • [6]〈一畝心田〉(2018) 是「一畝心田梵音慈善音樂會」主題曲,由陳雋騫作曲、鄭國江填詞。
  • [7]〈愉快笑一笑〉(2019) 由黎小田作曲、鄭國江填詞、林利主唱。